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时评 >> 本级网评 >> 正文
夜读偶得:街亭之失 罪在诸葛

作者:曾秉国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13 09:01     点击数: 次     字体:      【打印文章】

魏明帝大和二年,诸葛亮任命马谡为督军,镇守街亭。马谡违亮节度,舍水上山,不下据城,魏军绝其水道,大败蜀军。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上疏请自贬三级。街亭的失守,直接影响着蜀北伐的大局,蜀国开始了悲壮的衰败历程。

  史称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附马谡传》)。但其本非行军打仗之人,虽熟读兵书,却无半点实战经验。综观其前生,此公做一参谋可谓物尽其才。诸葛亮平定南夷之初,马谡就向其提出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思想,直到今天仍不失为良训。事实证明,马谡也非平庸之辈,但兵书读的烂熟,并不等于仗打的胜。此公显然犯了形势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副将王平对他的布置很有看法,提出异议,马谡当即用兵书上的道理来驳他,什么兵书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王平是副职,又没读过什么书,所以只好讪讪而退。结果,马谡丢了街亭,也丢了自己的脑袋。

街亭失守的悲剧是三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马谡的指挥错误,其次是任用马谡为街亭镇守将领时蜀国高层的集体缄默,最重要的是诸葛亮的用人不当。马谡何等角色,凭诸葛亮之智慧,不难看出。然诸葛亮为何启用马谡,来担当镇守街亭之重任?究其因,是诸葛亮的私心使然。街亭事件中,诸葛亮至少犯下四个错误:一是用人失察据裴松之考证,马良与诸葛亮曾结为兄弟,因亮年长,故在书信中良曾多次称呼亮为尊兄,而马谡正是马良的兄弟。马良夷陵之战后遇害,诸葛亮非常痛心,即召马谡到身边悉心培养,渐成心腹。马谡参军一职已任多年,未有升迁,如无突出功绩,提升无望。街亭非难守之地,又派持重老成的王平作副手,应该没有问题吧!遂顺水推舟,送个人情给他,谁想马谡难堪大任、如此不济?二是管理失策。在诸葛亮看来,马谡与王平的组合相互补充,又相互掣肘,最为稳妥。但实际上,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组合存在着授权不明的缺陷。两人任选其一为帅也比这种“乱炖”组合要更合适。马谡有纸上理论,王平实战经验丰富。以马谡为主帅、王平为副手,这样授权,会让马谡形成叛逆心理,王平越是阻挡,越是拿诸葛亮作为令箭,马谡越是自作聪明。另外,马谡出兵之前,诸葛亮对王平多有交待,但却没有像以前多次那样授予锦囊(应急预案),作为多年运筹帷幄的元帅,没有全面筹划进退之策,将全部的兵力集中在某个点的成败之上,岂不搞笑?三是搞山头主义纵观诸葛亮一生,其麾下值得他信任的人并不多,而他对荆州集团的人情有独钟,是利益使然。入蜀之后,荆州集团一直对地方势力的益州集团采取压制措施。作为荆州集团的领军人物,诸葛亮对马谡的期待和器重是有深意的,他希望同样是荆州集团的新秀马谡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扛起复兴汉室北伐曹魏的大旗。只用利益集团内部的自己人,而不用其他有才华的人,比如李严、魏延和马超等人,这是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的最大失误。四是居功自傲。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有居功自傲摆老资格,威逼刘禅的嫌疑,满纸皆是居高临下的口吻,那有半点臣下对主上应有的恭敬?先主刘备生前曾说:马谡志大才疏,不可重用。诸葛亮置刘备遗言于脑后,这也是其个人权力过大、无人监督后的盲目自信、自我膨胀。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而同样箕谷失利的赵云仅受到了行政降级的处分(贬为镇军将军)。马谡罪不致死,诸葛亮为何要痛下杀手?其隐情在于:一是杀马谡以掩盖自己的过失。诸葛亮的用人不当直接导致街亭的失守、北伐的失利,后主刘禅身边的人一定会用这件事大做文章。不杀马谡则自己的威望会大打折扣,甚至动摇自己的地位,杀掉马谡乃是丢卒保车的无奈之举,也是为北伐失利寻找一个替罪羊,倒霉的马谡就这样注定了毫无生路。其二,杀马谡以堵天下人之谤。北伐曹魏,并非都是众口一词所有人都赞同,因为蜀国国力单薄,与曹魏冲突,无疑以卵击石。而北伐徒劳无功,则正中李严为代表的益州集团人下怀,而杀马谡就是为了堵这些人的口实,不让这些人看自己笑话,为下次北伐重新做准备。其三,杀马谡以敲山震虎、稳固地位。从前后《出师表》中透露的信息来看,诸葛亮的地位从来不象《三国演义》中那样牢固,稍有不慎,其执政地位就会被他人代替,街亭失守更对自己身处险恶境地推波助澜、雪上加霜。杀马谡既是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处理,同时也是对异已分子的一种警告:马谡我都能杀,你动一个试试?

文章录入:县纪委     责任编辑: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