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要闻 >> 本地要闻 >> 正文
旬阳县“三常举措”倒逼干部作风转变

作者:王春云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6 10:20     点击数: 次     字体:      【打印文章】

    旬阳县采取常警醒、常约束、常鞭策举措,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干部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倒逼干部作风转变。
    学习教育常警醒。旬阳县把提升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摆在突出位置,做到常警醒。一是通过会议常警醒。无论是大会小会,全县性会议还是部门、各镇会议,凡会必讲从严治党、改进作风的各项要求;二是通过培训常警醒。全县上下通过集中性学习、分散式学习作风建设、各项纪律要求,采取各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廉政课、纪律课,警示党员干部时刻绷紧作风纪律之弦。在整个党员干部队伍中营造了“处处抓作风、人人讲纪律”的浓厚氛围。今年在在组织部组织的干部自主选学、集中轮训,宣传部组织的干部讲堂,各部门组织的专题性培训中,都把作风建设贯穿到培训和讲座中,集中组织学习了中央、省、市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相关规章制度和领导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各级党员干部法律意识、纪律意识和作风意识。三是通过重要节点常警醒。采取每逢春节、五一等一些重要假日节点,做到节前提醒,如发文件、发送作风建设短信,通过QQ群及时传达作风建设相关要求,不断增强干部作风纪律意识,做到常拉袖子常提醒。
    健全机制常约束。一是建立系列制度加强约束。该县出台了《旬阳县常委会作风建设党员代表监督员工作制度(试行)》、《关于进一步严明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有关纪律规定的通知》、《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外出报备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值班工作的通知》等等涉及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干部作风建设制度,规范干部行为。二是创新监督机制加强约束。建立干部作风监督平台,该县从纪委、监察局、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明察暗访组采取定期督查、经常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监督干部作风建设、纪律情况,把督查、检查、暗访中发现的作风建设问题制作成作风建设明察暗访专题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曝光,并对存在问题的个人和单位领导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作出党政纪处理,做到发现一起,通报处理一起。同时,畅通网络、电话、群众主动监督渠道,利用社会“公信力”约束干部的日常表现、作风建设情况,形成对干部转作风的“倒逼效应”。如,该县关口镇党委畅通民意渠道强化问责干部。他们完善了群众投诉办理机制、群众问政办理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快调查、快处理、快落实。
    突出考核常鞭策。该县各单位、各镇对干部都实行了符合本单位、本镇实际的考核办法,分阶段和年度民主“测评”考核干部工作实绩,及时反馈整改,并把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先树优相挂钩。部分单位和镇建立了干部定期“述职”承诺机制,他们每季度或者每半年召开一次干部述职工作实绩和下一步履职承诺,并进行考评。如生态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对干部实行“实事实效”考评管理办法,按照“谁安排,谁问效,谁考评”的原则每周进行跟踪问效,由任务布置人对所安排事项,按照“好、中、差”三等四档九级进行效果评价和赋分,鼓励个人业务工作根据业务需要抽空闲时间完成,并且按天加分,日常考评按月公示,年终累计,个人考评得分的排序,作为职工年度考核,职务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和绩效评定的依据。这种考评办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干部有明显的危机感和压力感。再如关口镇党委实行日常考核给干部实绩“亮分”管理办法。在考评内容上,把镇党委、人大、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转化为实绩指标,对防汛防滑等阶段性的工作,检查组将全程跟踪检查打分,检查结束后将评分结果给予公示;对于办公室日常工作,采取不定期抽查,对于需要长期完成的工作,检查组将定期组织检查,督促进度,依据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等次的重要参考。该县通过日常和年终的有效考核,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不敢为”的有效震慑,有效推进了干部作风转变。

文章录入:县纪委     责任编辑: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