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飞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21 08:49
点击数:
次
字体:小 大
【打印文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城关镇积极探索流动党员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方式、新载体,结合实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流出党员找到“家”,为流入党员安下“家”,让流动党员充分感受“家”的温暖,从而实现了流动党员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覆盖。
摸底子,建平台,让流出党员常想“家”。深入调查摸底,对全镇594名流出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流出党员台帐,随时掌握流出党员的动态情况,进行跟踪管理。进入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及时向每名流出党员寄出“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两个读本”和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并通过电话、网络、书信、手机短信等形式与流出党员沟通,征求他们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共46条,使流动党员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提醒他们无论身处何地都不忘自己是“家”里的一员,是群众的一面旗帜。
建机制,结对子,让流出党员离“乡”不离“家”。组织开展在“家”党员联系一名外出流动党员活动,各参学单位党员与594名流动党员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在思想上提,在生活上帮,在工作上扶,帮助困难流出党员家庭解决实际困难37件,设立了党员爱心超市,为流出党员困难家庭无偿提供生活急需品,免除流出党员的后顾之忧。同时,建立了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向流出党员通报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使流出党员离“乡”不离“家”。
建网络,强服务,为流入党员安下“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开展了针对流入党员的“双向互找”活动,并建立了“登记一联系一反馈”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了上下联动,沟通“零障碍”,形成了镇党委、基层支部共抓共管的流入党员服务二级网络。加强与流入党员交心,为其答疑解惑。在充分运用原有学习平台的基础上,根据流入党员流动性大、分布广、学习时间难固定等特点,开辟了“流动学堂”、“社区学堂”等教育阵地,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集中与分散、专家辅导与自主学习、普遍教育与量身定制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讨论,使流入党员积极投身于发展大潮之中。
建平台,送岗位,让流入党员有“家”又兴“家”。根据流入党员实际需要,充分整合镇村的各种资源,建立镇流动党员服务中心1个、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11家,为流入党员积极搭建就业创业、技能再培训、学习培训等实用平台,让流入党员有了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用武之地,致富家庭。
文章录入:县纪委
责任编辑: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