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方
来源:旬阳市城关镇
发布时间:2023-11-20 17:04
点击数:
次
字体:小 大
【打印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许党、夙夜在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主心骨,“时时放心不下”是各级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是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制胜法宝”,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以百姓之心为心,群众之事为事,心中常常牵挂、脚下步步务实、肩上时时担当,用实际行动谱写不负党、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人生华章。
心中常常牵挂。“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情牵“三农”,不论是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重返梁家河的调研,还是走进张北慰问困难群众、四川凉山考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一如既往身体力行,生动诠释着共产党人“时时放心不下”的民本情怀。“民者,国之本也”。当好一名党员干部不能光靠一台电脑、一部电话,要多穿“跑鞋”,放下“官架子”,拾起“公仆心”,时常走出单位、走出会议室,去往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晒晒“健康黑”、闻闻“稻花香”,多看“柴米油盐”、多听“家常里短”,多交几个“农村朋友”、多结几门“农村亲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知心员”。
脚下步步务实。“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再庄严地承诺喊上千百遍,不兑现,只会是言之无物;再美好的蓝图描摹千百次,不落地,只能是镜花水月。回望党的百余年奋斗史,我们之所以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系列重大历史性胜利,创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实干精神,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一步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向前发展。党性至上,才为党员;干在当头,才为干部。广大党员干部要找准“为民坐标”,紧抓“鸡毛蒜皮”的小事,下足细致入微的“绣花”功夫,以“事不过夜、争分夺秒”的勤勉,以“马上就办、用心去办”的实劲,实现群众有“呼声”,服务有“回声”,真正为民解决“一层纸”“一厘米”“一分钟”等问题,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做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贴心员”。
肩上时时担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不可否认的是,如今仍有部分干部工作不在状态,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工作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不愿担责,遇到矛盾推拖绕躲,搞“击鼓传花”。新时代是担当者、奋斗者的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以“创造性思维”“求解性思维”开展工作,敢于碰真较硬、逆流而上,挺身而出当好“开路先锋”,在矛盾上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敢于解“最难的题”,把“该我干”转换成“我该干”,把“我不行”变为“我能行”,把群众的一个个问号拉成感叹号,把群众的一个个心声变成掌声,做好“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暖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