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时评 >> 本级网评 >> 正文
转会风力戒形式主义

作者:严家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26 09:29     点击数: 次     字体:      【打印文章】

     目前,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喜欢开会的国家。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会议的种类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发布会、汇报会、总结会、表彰会、交流会、推介会、招商会、观摩会、培训会、茶话会、座谈会、研讨会、团拜会、家庭会等等,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特色的会议成为政府行政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中国会议程式复杂。秘书首先要提前准备领导讲话稿,选择会场、制作出席和参加会议领导座牌、悬挂会标、邀请记者,会前签到,分发材料,会后通报,落实会议精神要汇报,还要发简报,媒体要报道。有时主席台上入座的领导比参会人员还要多。部门要发言,主要领导讲完后,分管领导继续讲,出席会议领导再强调,形成“你方讲罢我登场”的舞台演出程式,有时将一次会议开成“大杂会”,甚至是“拉锯会”。
     中国会议成本高。会前要预算经费,有时还要安排专门班子组织会议,要管食宿,印发会议材料,租会场,参加会议领导车接车送,有的会议还摆鲜花、果盘,忙的不亦乐乎!有时一名领导一天要连续参加好几个会议,根本无暇顾及谋工作抓落实。据媒体报道:“县领导一年参会上千场,无奈找人代开会”;又据《羊城晚报》报道:沿海一省份某厅局统计该厅局“1年参会1068个”,每天参加近3个会议。以上情况真实的描绘了会多的泛滥,形成了“会慌”。召开一次会议少则花费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既浪费了财力,又浪费了精力。
    中国人爱开会众所周知,召开必要的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是研究工作、部署任务、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该开的会在开,会议落实会议的会也再开,总之,林林总总、层层级别的会在不断地开,以开会落实工作形成惯例。因此,繁杂的会议导致部分领导找人“代会”、甚至“逃会”。有群众戏言说:“干部累,为开会”;民间还有段子:“工作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接待就是喝醉,领导说的都对。”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在作梗,是腐败作风的显著体现,基层干部和普通百姓只能身受其害。
    改会风、转作风、树新风。会风体现作风,作风体现党风政风。古人早有“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见解。党的十八大后,中央适时出台八项规定,对改变会风、转变作风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领导人已率先垂范带头执行。2012年11月30日,王岐山在主持反腐座谈会上还专门讲到转变作风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要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力减会议,真正从“会慌”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研,体察民情,关注民生,维稳社会,研究工作抓落实。改变会风不能一阵风,还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制度,从减少会议次数、控制会议经费、限制参会人数、控制会议规模等入手,对召开的会议实行报批制度,对必开的会一定要开好,并开出成效,对有些会议多采取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甚至还可对多个会议实行“打包捆绑”的形式召开。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对会议泛滥的监督机制,让新闻媒体和群众共同监督文山会海大战。
    减少会议,转变作风,力戒形式主义,要雷厉风行,狠抓落实见实效!
 

文章录入:县纪委     责任编辑:县纪委     

上一篇:一把手是关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