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文学 >> 正文
茂林修竹铜钱关

作者:王庭德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04 08:59     点击数: 次     字体:      【打印文章】

我的家乡———旬阳县铜钱关乡,有数万亩天然草场,有数十万亩天然林和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碧水蓝天,更有满山满崖的青竹。真是一个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竹子不单生,孤竹可成林。它们在地面上贴胸并肩、挺拔雄劲、同步向上;在地底又盘根错节、亲密无间。鲜嫩的竹笋,不惧重压,坚挺如钢,破土断石,奋发自强,其繁衍快速、劲疾伸展的韧性是非常惊人的。更独特的是它生不择地,去不留痕,险山乱岩生,荒野僻壤长,溪畔宅旁、房前屋后,再险恶之地也咬定不放,安然处之,鲜活碧绿,青翠如茵;微风摇曳,又如绿绸翻动;农家小院也多以竹缀景点缀环境,使人如置清幽仙境,有心平气和之感。

晋代王徽、清人郑板桥皆爱竹。在这些文人墨客看来,竹园是诗是画。倘看见小桥流水、竹篱茅舍,或阡陌交错,茂林修竹,又会抒写歌吟出几多恬淡的境界,旖旎的风光,仿佛桃花仙源。殊不知那万千竹篁,恰如一块绿色之幕,遮掩了多少农家的艰辛困窘。

家乡人种竹,却不是因为仰慕其虚心正直、壮志凌云的高风亮节,也绝非为了欣赏其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绰约风姿。如果把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说给山里的老农听,他们是会当作笑话的。可王徽曾说“不可一日无此君”,不想却为种竹的乡亲们讲了一句大实话。

在很早以前,竹子就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可用来照明,也可加工农具、家具,如背篓、晒席、竹帘、笊篱等;小径竹用做菜园篱笆、瓜棚豆架,还可作手杖、晾衣竿、钓鱼竿、编竹帘等。春可挖笋,卖笋壳,也是造纸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即美化环境又增加收入。伴随着人类的繁衍而发展,人们也与竹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天然竹林及人工造林,点缀着家乡的沟沟岔岔,山山峁峁。家乡竹以山竹、水竹、金竹、斑竹为主,近年又引进适生的毛竹,笋用竹、材用竹二者兼顾。2003年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机缘,县上又在乡里建成100亩毛竹苗圃地,为全县提供充足的良种竹源。目前,青竹已成为家乡的主导产业,并且是市委书记的联系青竹基地。

每每冬季来临,商家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收购山野竹了。去年腊月我在家乡看到,细指头粗的青竹棍上涨到了1毛钱一根,大大激发了乡亲们的积极性。他们每天早早起床,天麻麻亮就已吃过了早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约好了似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上山了,只听见漫山遍野到处响起一片砍竹、放竹的噼里啪啦声……

一个冬季下来,乡亲们每家每户卖竹棍的钱,少说也是千儿八百的。与此同时,家乡每年还享受着退耕还林补助350余万元,出售竹产品产值达到150余万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均收入800多元。如今竹笋、竹器、竹炭、竹原料等各类竹产品已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产出。农业生产务竹、经济增收靠竹、改善生活食竹,已经成为家乡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一根根青青翠竹,一片片幽幽的竹林,与家乡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着。随着生态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这茂密的竹林,一定会吸引来更多的游客到我的家乡来!

作者简介:王庭德,男,1981年生于铜钱关镇安然寨村,现供职于安康市图书馆,是一个身高仅为1.16米的肢体残疾人。其父母早逝,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勉强于2000年初中毕业后,做过乡村报道员,当过洗碗工、卖报郎等,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没有放弃过写作梦想,分别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学及新闻稿件数十万字。2010年加入省作协,并获得陕西省残疾人优秀作家奖。其代表作《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荣登畅销书排行榜,并获得多个奖项。

在西安邮电大学,韩城司马迁中学、安康市政府、市人大政协、陕西源康集团、汉滨初中,培新小学等多所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做励志报告200多场次,其自强事迹多次入选中小学试卷考题,并被中央电视台等上百家媒体报道。2016年被列入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计划,入选第四届安康市道德模范、2017年陕西好人榜。

文章录入:县纪委     责任编辑:县纪委     

下一篇:母亲的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