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旬阳东区有个红军镇,红军镇有座红军坟,人们称它“红军老祖”墓。
为收集资料,我和同事去了红军镇。
这是一块美丽的土地。山重水复,茂林修竹。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块土地同县境汉江以北其它地区同属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二十五军及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曾在这儿为建立、保卫红色根据地浴血奋战,无数英烈洒尽鲜血,长眠在这块红色土地上。透过车窗,凝望这块美丽的土地,耳边似响起红军指战员奋勇向前的脚步声,眼前似又浮现在敌人的土炮声中倒下的身影,以及血雨腥风中悲哀而坚毅的面容。感情的潮水无法抑制的在我的体内奔流,我的眼眶湿润了。
“红军镇政府到了,再向北行一公里就到碾子沟。”罗老师的声音将我的思路打断,也将我从过去拉至现在。我知道“红军老祖”墓就在碾子沟,因为长眠在那儿的英烈,让无数的人记住它。此刻,因了它,我的思绪又回到那战火分飞的1935年。
二
1934年,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南。红军每到一地就地书写标语、发传单、唱歌谣,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开展游击战,建立苏维埃政权。1935年7月,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北上,陕南特委组建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政委李隆贵。红七十四师在陕南特委的领导下,从1935年10月到1937年春,坚持在陕南开展游击战争,打退敌人的多次围剿,保卫了苏区,对主力红军长征在西北地区胜利会师,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起到积极的配合作用。为此,红军和根据地的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
“下车吧,碾子沟到了。”同事在提醒我。回过神,下车,极目远眺。巍巍九龙山,一色的绿翠扑眼下来,掩映了一条幽幽的壑谷——碾子沟。就在静悄悄的九龙山背后,曾经发生过一场血战,这场战斗铭记在当年红军和根据地人民的心中,镌刻在旬东的山崖和岩石上。
1935年10月,红七十四师在寻找五、七路游击师途中,从郧西县庙川郭家沟经过时,被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和郧西县三区队副艾光清乡练发觉,尾随追击。红军翻越郧西、旬阳交界的九龙山再过潘家河,经花园沟至林家台子,由指导员高中宽指挥特务队二班14名战士,在佛爷庙以北的笼子口阻击艾光清的300多乡练,掩护大部队转移。高中宽指挥14名红军战士英勇拼杀,打得这群乌合之众向后逃窜,乱作一团。战斗中,敌人架起土炮射击,击中高指导员和二班尚班长。痛失战友的红军战士越战越勇,以少胜多完成了阻击任务。
红军战士在当地群众曹有绅等的帮助下,买了两床草垫将烈士安葬在山下的碾子沟。青山肃立,秋风飒飒,潘家河也为高指导员、尚班长的离去而呜咽着。曹有绅等群众站在烈士墓前,心情沉重、悲伤,几名红军战士趟过潘家河最后回望碾子沟的痛哭声让天地为之动容。一时间,心间泛起大潮,潮水奔涌至眼眶,我奋力抑制住眼泪的夺眶而出,竭力平息心潮的大起大落,走向“红军老祖”墓。
三
三面环山,形似圈椅,开朗处,青烟袅袅,横崖而飘着一条条长长的红纱,如飞天的龙正要乘风归去。万绿丛中一线红,这红会使来谒者的双眼不由得都亮起来,当即敛容,放轻了脚步,拾级而上。一座普通的双人合葬墓,长 6米,宽4米,高2·4米。然而,它又异于它坟,给予我一种类似于宗教般的神秘感觉。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我在墓前徘徊着,寻觅着。眼前,坟依靠着山,山庇护着坟,坟头红幡猎猎,烟熏的祭坛蜡泪斑斑,厚积的炉灰里正燃烧着新插的香,一旁的勒文石碑分明是老百姓的口碑。
寻寻觅觅时,引来一些周围的村民。于是席地而坐,和他们一起回到那段难忘的岁月。
高中宽是红二十五军特务队的指导员,又是随军医生。在他所在的五路游击师的一支队伍,从郧西来旬阳潘家河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日子里,高中宽深入群众访贫问苦,为贫苦群众免费治疗各种病症,传播革命火种,根据地群众尊称他“医官”,称他“得道神医,华佗再世”。
“神医”去了,老百姓却念念不忘他的医术和恩德,有病了就向“神医”的亡魂祷告,居然就有“灵验”的。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生前的“得道神医”被尊为“红军老祖”,到其墓前烧香祭奠的民众络绎不绝。农民林振荣,腿生廉疮,经久不愈,绝望中去跪“红军老祖”坟,恳求保佑,廉疮竟痊愈了。林振荣为还原报恩,发起成立“红军老祖香火会”, 募捐资金,修葺墓丘、构筑拜台、撰文刻碑,竖于墓前,墓碑题为“民国得道八路军故医官之墓”。此后,前来祭奠的络绎不绝。香火一直绵延到眼前,范围涉及二十多个省区,最远的到了新疆、内蒙。
我明白了,明白“红军老祖”墓弥漫宗教信仰气氛的缘由了。也许,有人把老百姓的顶礼膜拜视为一种愚昧、一种落后。可在迷信的背后,分明有一双眼睛,那是红军的眼睛,也是百姓的眼睛。“老祖”,是民间传统信仰中对神灵的习惯称谓。在老百姓眼里,高中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的化身,红军是救星,更是神灵,是他们求生存、求解放的精神支柱。 腥风苦雨的岁月,人民群众用迷信的方式表达对红军的敬仰和怀念,保护了红军烈士墓 。
全国胜利后,中共旬阳县委、县政府和当地的群众把两位红军烈士墓作为重点革命文物加以保护,对墓地重新进行了修葺。在墓前砌了一道石头护坎,又在墓地周围栽植常青柏树。每年清明节,当地政府组织机关干部、中小学生前去扫墓、祭奠,缅怀红军英烈。因了这段光辉的历程,难忘的岁月,旬阳县被命名为革命老区县,丰积乡更名红军乡,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政府。
今天,在两位红军长眠的碾子沟口,已建成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的红军纪念馆园区。园区包括“红军老祖”墓在内,主要建筑项目有停车场、入口广场、红军餐馆、旅游用品商店、公园、纪念碑、土炮台、展览馆、红军老祖雕塑、祭奠广场、忠骨亭等,集中展现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四
岁月悠悠。九龙山青了又黄,枯了又绿,潘家河潮涨潮落,流走了多少顽石流沙。可是,“红军老祖”的故事愈传愈远,在陕南的千山万水间日夜回荡,“红军老祖”的灵魂、红军的精神与红军镇的山水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