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卓韬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8-09 08:56
点击数:
次
字体:小 大
【打印文章】
在某次会议上,闻听永州市委书记陈文浩诠释领导居官的关键词:从善为善。心中不由一震。
古语云: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劝导领导干部要带头从善为善。这是为何?
记得北宋有一小故事说:奸相蔡京赏识吴伯举的才华,将他接连三次“拔擢”,做到“中书舍人”。哪知吴伯举处处不和“恩相”蔡京保持一致,蔡京一气之下,把吴伯举贬黜外地。有人为吴不平,蔡京说:“既做官,又要做好人,两者可得兼耶?”
而生活在今天,同样也面临着既做官和做好人的两种生活方式选择。德性与当下的快感,哪一个优先?
市委书记陈文浩在当天讲话中的两个小故事,对此作出了回答。
大海边,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冲到小水洼上的小鱼,把它们扔回大海。小男孩明知捡不完,可他为什么还要一个劲儿地捡?小男孩一边捡起鱼扔进大海,一边不停地叨念着:“这是一条生命,这条也是!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一位猎人用猎枪打了一只母豹,母豹拖着身下肠子,忍着伤痛拼命回过头来寻找自己的孩子,直到喂完孩子最后一口奶才死去。眼见此情此景,猎人懊悔地砸断了手中的猎枪。
明代大儒王明阳提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猎人的懊悔、恻隐之心就是良知,小男孩让我们重思到底谁会在乎小水洼里的小鱼的死活呢?我们为什么变得麻木了?从 市委书记陈文浩讲的这两个故事中或许会触动心底的良知,做一个善的坚守者。
何谓善?俄国思想家索罗维约夫回答说:“善就是真理,即唯一正确的,忠于自己的生活道路。”苏格拉底认为:对于任何人有益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是善。孔子则认为善有三义:善人;良好的品质和能力;好事。他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认为,你自己想为善,老百姓也就向善了,在位者的德性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性好比是草,风回在草上,草必定会随风倒。这就是中国传统,国家施行善政,人民不仅生活得幸福,而且有德性。
俗话说,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西方学者认为:担当者阶层的品质是国家的政治存在的关键。中国传统认为:居官乃行道、救世、教民,其关系甚大。社会由品行端正的人掌管,便会风调雨顺;由无法无天的人掌管,便会引发朽坏。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政治原则,坚持服务宗旨。做一个永远从善,积极向上的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始终心里想着群众、为群众服务。
为善要力行。首先要做到:修己以敬。要具备良好品行和操守,做到表里如一。对组织、对事业、对人民,要诚实守信,不偷不吹不装不假。其次要做到:修己以安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就是无声的命令。最后要做到:修己以安百姓。对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来说,好的道德风尚才是根本。领导干部要视群众如亲人,扶危困、济贫弱,爱民利民,千方百计解民忧,真心实意谋福祉,在从善为民中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生价值。
怎样才是最好的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从善有两种境界,其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唯有如此才是善的表现。其次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所言与西方倡导的爱人如己一样,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站在对方考虑,这就是善。
种善因得善果。正如罗柯斯说:“他们收割的,正是他们种下的。”人最内在的希望是幸福,以善维系一种高贵的价值取向,在自我控制中加强自我修养,成为道德风尚的引导者,我们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