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文学 >> 正文
官箴如兰清自远

作者:辛董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11 09:25     点击数: 次     字体:      【打印文章】

明代文人薛网在《兰花》中写道,“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在古人眼中,兰花的叶、花、香独具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的特点,幽香幽远,素雅内敛,故而兰花被尊为“君子之花”,居于“岁寒四友”之列。

中国古代的文人骚客历来都有托物言志的喜好,而兰花常被用来比喻志趣高洁。爱国诗人屈原把兰花当做美的化身和圣洁的象征,写道,“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托物言志;“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自喻洁身自好;“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讥讽那些奸邪小人。

初心如兰,素心皎皎。“人者,心之器也”,初心洁净,方能善始善终。翻看落马官员的忏悔书不难发现,他们也曾怀有一颗清廉为民的初心,但却在纸迷金醉、灯红酒绿中沉浮、迷失,最终身陷囹圄。所以,为官者当有一颗如兰花一般的素心,怀兰之素心不形喜怒,众草亦沾余春;怀兰之素心三省吾身,方能知止不殆;怀兰之素心严以律己,珍重风中倩影。通过学深学透学全党章党规、系列讲话,通过对照“四面镜子”、“三严三实”不断为自己修枝剪杈,方能坚守初心之姿态,捍卫高洁之风骨。

高洁如兰,绰态娉娉。“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兰花或生于幽谷,或长于高崖,与梅的孤傲相比多了几分“内敛”,与菊的淡薄相比多了几丝典雅,纵然生于百草丛中,依然卓尔不群。有人把官员的落马归因于官场风气,可回看历史,无论何时总有清廉正直、刚正不阿的官吏,悬鱼太守羊续、四知太守杨震、酌饮贪泉的吴隐之……廉吏们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官场风气如何,或许不能选择,但你可以选择你的行动,高洁如兰,于己留下一缕幽幽的清芳,于他人注入一丝沁人心脾的暗香。

追求如兰,清幽袅袅。为官者并非生于真空,面临众多相互交织的社会角色,言语和行动难免受到各种社会角色的影响,但是任何社会角色都不能凌驾于党员身份之上,因为党员身份是本分、是底色、是灵魂。“计利当计天下利”,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选择当中,保持定力,时刻保持气定神闲的气质,纵是乱云飞渡,亦不改气定神闲之色,才能做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合格党员。

文章录入:县纪委     责任编辑: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