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洵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3-05 11:58
点击数:
次
字体:小 大
【打印文章】
2014年以来,旬阳县纪委监察局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纪理念,以保障党员、监察对象的权利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教育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延伸对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工作触角,认真开展受处分人员跟踪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切实成效。
建章立制凸显关怀
“现在一些因违纪受到处分的党员干部思想负担重、无心作为,悲观失望、缺乏上进,要有针对性的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帮扶引导,激发他们干事的热情和信心。”2014年1月,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县委常委会上就受处分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专门安排部署。会后,县纪委、监察局即对近年来受党政纪处分的人员进行梳理归类,由县纪委常委带队组成调研组,分赴镇、部门进行调研,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已经开展的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工作,于2014年3月印发了《旬阳县受处分人员跟踪教育管理办法》,就适用对象、实施主体、方式方法、结果运用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至此,对受处分人员跟踪教育管理工作在制度层面上做到了有章可循。
回访教育消除顾虑
2014年6月5日,对陈某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自己因分管工作出现失误而被处分,并且被组织调整了工作岗位,在接到当天县纪委回访组要来镇上见他的通知后,让他感到很忐忑。“今天来主要是和你谈谈心,最近工作顺利不顺利”,“和新同事相处得怎么样”,“现在思想上还有那些顾虑,个人还存在那些困难”?当听了回访组一连串问话后,陈某有些意外,更倍感温暖。“没有想到自己受处分后,组织上还在时刻关心着我,自己唯有干好本职工作才对得起组织的培养”。临走时,回访组一再叮嘱镇上的主要负责同志“陈某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不能因为犯一点错误就持有偏见,要对其多鼓励、压担子”。和陈某一样感同身受的还有和他一样在2014年受到处分且被纳入跟踪教育管理范围的68名干部。“在处分决定下达后,进行回访谈话,了解其思想状况,教育其正视所犯错误,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是我们进行受处分人员跟踪教育管理工作的初衷。”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张静说。
跟踪管理掌握动态
加强人文关怀,通过受处分人员定期的工作思想汇报、走访了解受处分人员的现实表现、听取所在党组织和单位对受处分人员的综合评价,全面掌握受处分人员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对改错效果不明显的及时提醒、帮助整改,对综合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奖励。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全面掌握受处分人员情况,帮助他们重拾工作信心、激发工作热情。2014年8月,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爱军在深入镇村调研时,了解到一位受处分的镇主要负责同志在工作中谨小慎微、不敢大胆工作,随即通知这位负责同志第二天到办公室谈心。在谈心中了解到受处分后这位同志思想压力较大,自卑心理严重后,刘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你以前的工作成绩组织上是认可的,但犯了错误,理应受到批评和处分,在情节轻微、涉险未深时组织对其进行处理,既是为了警示他人,也是为了教育挽救干部本人,事实上也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希望你正确对待处分,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大胆工作,这样才不负组织对你的重托”。事后,该同志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工作有了很大进步。
定期培训提高能力
加强对受处分人员党纪法规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是跟踪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2014年12月,在旬阳县廉政教育基地,适用跟踪教育管理的受处分人员在县纪委、监察局的统一组织下正集中进行参观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增强自身的法纪意识,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引以为戒、防微杜渐”,一位受处分人员深有感触地说。在每位受处分人员处分影响期内确定2名党员领导干部作为联系人的基础上,县纪委、监察局一方面要求受处分人员挤时间自学,把闲暇时间用在学理论、学政策、学法规上,切实净化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县纪委、监察局通过采取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党政纪条规培训、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加强对受处分人员的培训,切实增强他们依法依纪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受处分人员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水平。
据统计,2014年以来,旬阳县纪委、监察局共对68名受处分人员进行了跟踪教育管理,共建立受处分人员跟踪教育管理档案68份,对16名受处分影响期满且表现良好的干部解除了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