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为认真落实《通知》精神,经省委同意,省委办公厅日前印发《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十条措施》,对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作出进一步部署。在清新文风会风方面具体到材料字数、发言时长,对领导同志的称呼等,极具操作性、规范性。
长期以来,频繁的会议、空泛的讲话一直被基层诟病。曾经做过统计,一名基层主要领导一年参加260多个会议,平均每个工作日都要参加一个会议,遇到连续的会议,领导班子成员全员参加都忙不过来,留给基层抓落实的时间非常有限。《十条措施》中明确,“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除省党代会、省委全会、省‘两会’等会议外,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全省性会议讲话一般不超过70分钟;专题会、座谈会等其他会议领导讲话一般不超过30分钟,已印发书面材料的,发言时不照本宣科、时间一般不超过8分钟。”对领导讲话的时长予以数字化明确,就是让会议内容具体而不空泛,就是要减少可讲可不讲的发言、避免可开可不开的会议,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让基层全身心投入到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的中心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省内会议、活动对领导同志称呼时不加‘尊敬的’、讲话不称‘重要讲话’,一般工作会议发言时不鞠躬致意。”《十条措施》对会议中经常出现的形式主义再次进行强调。曾经一度只要是会议,所有发言对象先向主席台鞠躬,然后第一句是“尊敬的某某领导”,会议小结必定是“某某领导的重要讲话”,这样的开场白、结束语已经成了定式,也助长了官僚作风。党内互相称呼“同志”是长期以来的惯例,但一句“尊敬的”拉开了同志间的距离,更是摒弃了我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
《十条措施》的印发,文风会风将会有明显的转变,带动干部的作风也随之转变。基层干部会有更多的时间、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水电路讯房等具体工作落实中,为决胜脱贫攻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