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颜文和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26 08:32
点击数:
次
字体:小 大
【打印文章】
曾国藩在后代的教育中,把读书当成了最重要的事。他在家书中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就是说家里没钱没关系,但我曾国藩的后代,代代最少得有秀才,因为这标志着我们这个耕读世家里还保持着读书的传统。曾国藩之所以如此重视读书,是因为他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这在那个科举的时代里尤其明显。据说著名的《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孙洙特别喜欢读书,但小时候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到了冬天,寒冬腊月里读书的时候就又冷又饿。孙洙怎么办呢?他左手握书,右手握一根木棍,日夜读书不辍。别人就很奇怪,说你读书也就罢了,手上握着个棍子干什么?孙洙的答案真是有创意。他说木能生火可敌寒,书能抵贫可当饱。这样,我左手捧书,右手握木,既暖又饱,就不冷不饿了。孙洙在别人的嘲笑声中,把书一本一本地读了下去,最终考上了进士,最后做了个既暖又饱的天下名儒。
读书仅仅是为了应付科举吗?当然不是。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到:“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是说读书对于人生只能起到两个关键的作用。
排在第一位的,是读书可以立志,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培养出人生的信仰来,从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意义,成就人生的价值。曾国藩是个个人信仰十分强大的人,他之所以能从一个笨小孩成为一代大儒,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有个人强大的信仰与信念。曾国藩自己认为,他之所以能形成支撑人生的信仰与信念完全来自于读书。
读书除了可以立志,还可以立身。读书可以让你掌握专门的知识,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有特长你才可以立足于社会。另外,为了身体也得读书,也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读书是为了“以图自卫其身”。
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历时数年,在全球五十二个国家中对各阶层、各类人群做跟踪实验,实验结果非常惊人。人类疾病杀手中排名第一的心脏病,与之相关的最密切的社会因素,既不是一个人的贫富情况,也不是他所处的家庭与工作环境。这个与心脏病最密切的社会因素,居然是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实验结果证明不论哪个国家,哪个人种,哪种阶层,受过高等教育的比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罹患心脏病的几率要小百分之三十二。这个结果,我们可以换句话来说,那就是书读得越多,患心脏病的可能越小。这不就是读书“以图自卫其身”吗?
读书不仅可以立身、立志,曾国藩甚至还在给儿子的家信里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化之法,须先立坚卓之志。”意思是只有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连气质都能改变,更不用说去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智慧、情操与价值观了。所以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