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卫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8-15 08:54
点击数:
次
字体:小 大
【打印文章】
周末在家读书,读到这样一则历史故事。北宋有个叫赵概的官员,官拜观文殿学士,赠太子太师,谥康靖。赵概为了严格要求自己,他曾准备两个瓶子,如果起了善念,或做了好事,他就把一粒白豆投入一瓶子中;如果起了恶念,或做了不好的事,他就会把一粒黑豆投入另一瓶子中。刚开始的时候,黑豆往往比白豆多;后来随着赵概对自己的磨砺,时时内省,努力克制自己,改过迁善,瓶子中的白豆渐渐多了,黑豆渐渐少了,赵概终于成为了德行高尚之人。
“物洗则洁,心洗则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修养砥砺的过程,就是“洗心”的过程;高尚的品行是经过循序渐进的严谨修身而修出来的。
何谓“洗心”?洗心出自《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意为洗涤心胸,比喻除去恶念或杂念,心中无一毫私意。唐代司马退之有《洗心》诗说:“君有出俗志,不贪英雄名。傲然脱冠带,改换人间情。”宋代诗人邵雍著有《洗心吟》一诗:“人多求洗身,殊不求洗心。洗身去尘垢,洗心去邪淫。尘垢用水洗,邪淫非能淋。必欲去心垢,须弹无弦琴。”明代戏剧家高濂在《洗心说》中说:“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戒眼莫视他非,戒口莫谈他短,戒念莫入贪淫,戒身莫隨恶伴。”由此看来,“洗心”大约有两种含义:一是带有除去恶念或杂念之意,二是带有改过自新之意。
身常洗,但“心”却不常洗、甚至不“洗”的也有之。想想,确实如此,每天,我们都要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衣服穿得整整齐齐,但却很少想到是不是要“洗心”。原因何在?这是因为肤表上的污渍秽迹,显见于眼又有碍健康和观瞻,所以容易被人重视,会主动去清除;而心灵之垢,因为隐藏匿生于灵魂世界之内里,化于无形,即使是损身害命亦易被人们忽略轻视,故积留于人们心间而不驱。真正的洗澡应该是把身与心都洗得干干净净,外去身上之污垢,内去内心之渣滓,还身心一个内外俱净的澄澈状态,身洁,心亦洁。
“人者,心之器也”。其实,心是要常洗的,尤其对那些贪欲心太盛,欲壑难填的人。这方面古人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哲理,比如“洗心革面”就告诉我们,只有把心洗干净了,人的精神面貌才会真正变化。以前有个人名叫商汤,他在洗澡盆上写了9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后“身心舒畅”。佛教圣地普陀山岩石上二个醒目的红色大字“洗心”,是佛门清净修行之地一道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观。“意净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肩负着引领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群众的神圣使命,尤其必须心无旁骛、常洗内心。
对于普通人来说,所谓洗心,就是要经常注意洗涤荡除藏于自己灵魂世界深处的,易使人昏聩膨胀的多欲、多贪、轻慢、不仁等污浊杂念,确保能让自己在声色富贵、名利得失上看得透、想得开、做得当,能常思贪欲之害。而党员干部“洗心”,则是要洗掉自己政治上的灰尘、思想上的污垢,比如贪图钱财的物欲,贪求地位的权欲,贪恋美色的情欲,脱离群众的淡漠,背离法纪的侥幸,远离担当的逃避……等等。这些污垢蒙了心,理想信念就会丧失,党纪国法就敢践踏,道德伦理就能抛弃,以至于什么钱物都敢收,什么坏事都敢做,什么手段都敢用,完全是《厚黑学》中的那一套,“其心甚污,其行甚恶。”
浑水洗澡,越洗越脏。“洗心”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党员干部“洗心”必须坚持用清水洗、以洁具刷,绝不能浑水摸鱼、脏水洗心。如此,党员干部要洗去蒙心污垢,就要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清水,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洁具;以党的信仰和宗旨为清水,以党纪国法为洁具;以廉政文化为清水,以群众需求为洁具。经常洗、反复洗、时时洗,一日三“洗”吾“心”,做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如此,心灵洁净了,思想纯洁了,信仰坚定了,品德高尚了,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岿然屹立、坚如磐石。
党员干部“洗心”,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日日洗、时时洗、深入洗,容不得“一日曝十日寒”的起伏不定,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且是一种潜移默化、自律自觉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伪装,它不像穿衣打扮那样,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蒙蔽人们的眼睛。“洗心”突出的是内省、内修、内练,强调的是“严”与“实”、“思”与“悟”,必须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真行,弄虚作假、浮皮搔痒、简单应付、自欺欺人,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里,笔者十分赞同南北朝时和尚神秀和慧能的一段对话:“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当然,“洗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毛泽东有一句经典名言“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正如地上的灰尘。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这就是说,“洗心”需要有卧薪尝胆的毅力和隐忍,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刚直。洗心实乃医心,医家常道:“医身易,医心难。”心病须是自克自治,自复其元。依荀子之法:“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炤之祸灾……”荀子云,“人生而有欲”。对党员干部来说,公与私、正与邪、得与失、俭与奢、廉与贪、苦与乐,在内心里向来是此消彼长、你死我活的。最难战胜的敌人正是自己,党员干部要洗去蒙心污垢需要靠个人自律。习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管住自己,天下无敌;放纵自己,追悔莫及”。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最初为什么要出发。善于内省“洗心”方能坚守“初心”,心灵常常被赋予人性的“内涵”,行动往往被看做心灵的“外延”。如此,只有锤炼党性常“洗心”,我们才不会忘记当初入党誓言,才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留得清白在人间”,在临终之际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洗心”等于去缚、等于修身立德,永葆“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对此,笔者认为:“洗心”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的毕生追求。